上一篇文章
【財來自有Fund】盤點大灣區資助計劃 兼顧開拓市場與營商支援
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開設數千個職位助港青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工作,並預告開展大灣區營商綜合支援平台,可見大灣區市場帶來不少機遇。為鼓勵更多企業北上發掘商機,香港政府現提供多項協助企業及工商專業團體拓展內地市場、創新發展及推展營商支援計劃。
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加上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個城市,截至2019年底總人口逾7,200萬,地區生產總值達16,795億美元,人均生產總值23,371美元。
灣區人口7,200萬 兩大資助計劃添助力
如以人口計,整個大灣區為香港的10倍,故吸引不少中小企業北上開拓業務。然而,如中小企業擔心拓展大灣區市場項目不夠資金,可留意政府工業貿易署兩大支援中小企發展境外市場的資助計劃──「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下稱「BUD專項基金」)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下稱「市場推廣基金」)。兩項計劃經過優化後,每間企業可獲資助總額已大幅提高,幫助企業拓展大灣區業務。
「BUD專項基金」是其中一個較受歡迎的政府資助計劃,可為申請企業提供推行項目成本50%的資助,基金在2020年4月取消每間企業用以推行中國內地項目和於其他與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的經濟體推行項目的個別資助上限(各自累計為200萬元)。換言之,現在企業可靈活運用合共400萬元的資助上限,集中火力推行大灣區發展項目。另外,計劃資助額提升加上首期撥款比率可高達75%,令「BUD專項基金」支援作用更大,預料將吸引更多有意拓展大灣區市場的企業申請。
另一項資助範圍同樣涵蓋大灣區市場的「市場推廣基金」,則適合中小企業先以規模較小的項目「試水溫」。計劃優點是可「先開展,後申請」、申請次數並無限制、申請方法相對簡單,故反應一直不錯。基金主要資助中小企在境外市場作市場推廣,不少獲批的申請境外展覽或以境外客戶為主的本地展覽。由2020年起,基金下每間中小企的累計資助上限由40萬倍增至80萬,並增設選項,讓中小企可申請高達核准資助額的75%作為首期撥款,令這項資助實用性度大為提升。
2020年《施政報告》更建議擴大「市場推廣基金」資助範圍,為期兩年,以涵蓋由具良好往績的機構舉辦,以「本地市場」為目標及具規模的展覽會,和由貿發局及有良好信譽和往績的展覽商舉辦網上展覽會,並放寬只限中小企申請的要求。
如果企業有興趣申請「BUD專項基金」及「市場推廣基金」,可向為中小企免費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以配對合適的資助計劃的「中小企資援組」(SME ReachOut)查詢。
【Fund享更多】一文睇晒最新中小企資助/貸款 找出目標計劃無難度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台後,拓展大灣區市場成為營商熱話,不少專業團體、工商組織及研究機構等均積極進行相關考察及研究,為港商進軍內地市場提供支援。「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專為以上非分配利潤機構而設,涵蓋的專業服務行業包括會計、法律及仲裁和調解、建築、工程、醫療、資訊及通訊科技、設計,以及技術測試及分析等。一般而言,推行項目的直接開支均可獲得資助,例如人手開支、活動場地及布置費用、製作及推廣費用、相關項目工作人員在香港以外的交通及住宿費用,以及在活動中擔當積極角色的參與者在香港以外的交通費和住宿費等。
2020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會在計劃下預留5,000萬港元,資助主要專業團體在疫情穩定後參與由政府、香港貿易發展局及香港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舉辦的相關交流、推廣及提升專業水平活動,加強向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及海外市場推廣香港的競爭優勢和專業服務。
計劃全年接受申請,最新一期申請截止日期為2021年2月28日,專業團體、工商組織及研究院所等非分配利潤機構可提交建議項目,詳情可聯絡計劃秘書處(3655 5418或電郵pass@cedb.gov.hk)。
大灣區營商諮詢平台 加強支援港商拓內銷
另外,貿發局將聯同廣東省及有關商會推出一站式「GoGBA」平台,提供全方位支援,涵蓋大灣區市場及政策資訊、諮詢服務及培訓、以及企業推廣、拓展和對接服務,支援有意拓展內銷市場的港商。貿發局亦會透過培訓和營運「網上香港設計廊」協助港商進軍內地大型電子商貿平台,以提高香港產品在這些平台的認知度和形象,並會利用在內地的實體網絡,協助港商處理進口報關、物流配送、結算收款等營運事項。
【Fund享更多】中小企拓展內地及海外市場 可申請高達480萬資助
想知道更多中小企資助相關資訊及申請實務技巧,請瀏覽「取財有道」專頁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