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Tips】想創業「重獲自由」兼賺錢?認清殘酷現實才決定

商管策略 08:34 2020/01/20

分享:

分享:

踏入 2020 年,香港市道差加上裁員消息不斷,可能令一些打工仔「疊埋心水」另謀高就,甚至考慮創業。在創業前先要認清 4 個「殘酷現實」及 2 大管理法則,才決定是否創業。

根據投資推廣署的數字顯示,香港初創企業在 2019 年增至 2,625 間,按年增長 18%,主要業務範疇包括金融科技、電子商貿、供應鏈管理及物流科技、專業或諮詢服務、信息科技及服務等,而創造的就業職位大幅飆升 51% 至 9,548 個,超過 1/3 的創辦人來自香港以外地區。選擇創業,代表你認為某個市場有賺錢的機會,但這現實真的如此嗎?以下就有 4 個讓你認清「不要創業」的情況:

小店如何靠特色逆市反擊?即睇

(1)無支援資金 不要創業

創業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本錢」,這可以大概估計出來。問題是,雖然創業資金可向政府或相關機構申請,但很多人忽略維持現有家庭生活需要的「隱性本錢」經常會被忽略。除了創業必須的本錢外,你還要有足夠的「老本」來應付家庭開支,少則 1 至 2 年,多則 3 至 5 年,或是另一半有足夠應付日常所需的收入。很多創業者失敗收場不是因為公司虧蝕,而是賺的錢不能應付家庭開支。

(2)想要自由時間 不要創業

很多人選擇創業是因為不想被工作「綁死」,希望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旅遊、學習新技能等。如果你創業的出發點是因為這個,做回打工仔會比較適合你。一旦創業成為老闆,一天工作至少 10 小時甚至更多是正常的事。即使你可以聘請足夠的員工為你做事,也不要期望你會有更多時間去做你想做的事,如果將工作和休息分清楚的人,創業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創業不應囿於香港小地方

人脈關係成創業成功關鍵

(3)不熟悉行頭 不要創業

創業一定要有可以銷售、賺錢的產品或服務,如果你不懂這個產品、服務所處的市場狀況,只是看到別人賺錢就以為自己也能賺錢,這個想法未必令你成功。「隔行如隔山」,很多人因為有技術,就選擇以食品、餐飲作為創業目標,之後才發現喜歡吃甚或有巧手廚藝,跟開餐館賺錢根本是兩回事;也有人以加盟方式開店創業,希望透過一套經營模式賺錢,最後令全家人成為免費員工,最後只是為別人賺錢。

(4)不會做經營 不要創業

幾乎每個創業者初期都是自己與客戶談生意,所有的談判、成交,包括客戶、供應商、合作夥伴都要自己處理。除了要親自拜訪客戶外,還要跟供應商談判取得有佳的成本,這些都需要溝通、成交的能力。有些人懂得設計、生產出受歡迎的商品,但因為個性內向,不是應酬的材料,因此你必須強迫自己面對客戶,成功取得定單。

SME 創業懶人包(2)提防三大中伏位

創自家品牌・重視顧客關係 香薰治療師:創業勇氣最重要

別忽略財務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

創業者為了成功,通常會專注在如何增加訂單,甚至找專家傳授行銷的技巧,卻忽略了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當公司開始賺錢時,才知道成本管控和稅務規劃的重要性。創業通常是中小企業的規模,聘請會計或人力資源顧問會對公司造成財政壓力,但這兩方面都均具有專業性,自己處理會花上大量時間,因此可以用 app pp 及網上服務(SaaS)管理公司的財政及人力資源。

中小企求 Fund 懶人包(3)本地創業資助計劃概要

拉麵店幸樂苑雲端AI系統 解決服務業編更痛點 營運效率提升工作更落力

Photo:pixabay、adam berk

洞悉中小企商機.盡覽行內打工仔情報:
→ 網站:sme.hket.com/
→ SME@HKET Facebook專頁【將 SME@HKET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睇商機】

撰文 : 廖淑瑩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