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能量】在職母親社企 包裝餸方便長者家庭
老人家想買餸,但行動不便甚至煮飯都有困難,於是近年興起包裝餸直送到家,方便長者以至家中有老有嫩的在職家長,很多社企也進入此市場。網店「好餸」創辦人麥慧嫻(Eva)是在職母親,因為居住地方偏遠,眼見附近老人家買餸不方便,萌生創立社企的念頭,幫長者和雙職家長買餸。「好餸」初期一直虧蝕,3 年來一直咬牙堅持,至今公司已勉強收支平衡,更吸引到其他熱心人幫助,日前於藍田開設概念店落地生根,盼幫助弱勢社群。
同時幫助兩批弱勢社群
麥慧嫻本身經營琴行,因家住馬灣,見當地老人街坊買餸甚為艱難,她說:「馬灣無街巿只得超巿,很難買新鮮魚肉或梅菜等配菜;出荃灣葵青買餸,又要坐穿梭巴士又要拉車仔,對老人或要照顧幼童的家庭亦不方便。」
Eva 通常都是在下午才開始工作,上午就會順便幫附近婆婆買餸。後來有其他在職媽媽問她不如辦團購,加上 Eva 過往有僱用弱勢社群的經驗,便想創辦社企,僱用弱勢社群幫公公婆婆做料理包,既能提供工作機會給弱勢社群,又能方便老人家及上班族,一舉數得。
「2016 年政府開始推廣社企,社企概念吸引到我,經深入研究後決定嘗試經營。」Eva 坦言自己的模式和傳統社企不同,又說:「其實香港好少人會自資做社企,通常都係由一些社福機構或者大公司寫好報告書給政府,政府開綠燈撥錢,之後才開始營運社企。」
【其他熱門報道】堅持創業靠團火 香港本色手拉糖果店
自資社企的困難之處
麥慧嫻不諱言這種先申請基金再經營的模式普遍來說更易虧蝕,原因在於他們將社企當作是「社福機構」經營,相比之下,自己有營商經驗,經營公司更有把握,惟沒社福背景令她舉步維艱,說:「初期投資要靠自己。我無社福界背景,要申請社企相關基金時,別人會怕我白白浪費公帑 …… 又不知道我會不會隨便將錢蝕光,是否真的將錢投入公司。」
如是者,Eva 在 2016 年自已投資 30 萬元創辦專做外賣餸包的社企「好餸」,至今日總投資總金額已達 130 萬元,「好餸」在初期每月虧蝕 5 位數,在 Eva 的堅持下終於收支平衡,大概再約需 5 年多便能回本。
麥慧嫻指這種經營模式在香港很少有人做過,沒有對象可以參考,所以花費了大量資源摸索,近期「好餸」獲得社企最受歡新星大獎,打出知名度,進一步吸引更多有心人共襄義舉。
【其他熱門報道】食材成本大升影響食肆社企 燒味店:再加價只會趕客
好餸概念店開幕
打出知名度收獲之一是成功爭取商場商量到租金優惠,「好餸」現時在藍田啟田商場經營概念店,門市位置好、地方大,擁有這麼好的場地,Eva 遂跟其他有心的商界朋友商量,讓他們寄賣商品並撥出部份收益予有需要人士。
概念店與鮮魚行學校合作,她說:「是次我們與鮮魚行學校有合作,那兒 300 個學生有 6 成都是基層,約有 20 人的情況特別嚴重 …… 單單送餸包給他們,其實依然杯水車薪。學校的社工有向我提過,最惡劣的情況是有小朋友主動想申請入兒童之家 …… 因為他在家沒飽飯吃,聽到真的很心酸。」Eva 盼透過概念店,做到每個月都捐最少 160 份以上餸包及環保電腦予鮮魚行學校有需要的學生,解其燃眉之急。
【其他熱門報道】本土自製果醬 創新口味安慰香港人的胃
洞悉中小企商機.盡覽行內打工仔情報:
→ 網站:sme.hket.com/
→ SME@HKET Facebook專頁【將 SME@HKET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睇商機】
撰文 : 陳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