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萬能Key?】印度「洋蔥之亂」揭示農業科技化失效

數碼轉型 20:44 2019/10/09

分享:

分享:

食物價格對於市民來說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價格升跌足以影響他們的購買力。洋蔥是全球最多人採用的蔬菜,而洋蔥最大出口國印度,最近因氣候問題令洋蔥失收,使洋蔥的價格瘋狂上升,洋蔥每公斤零售價由 25 盧比(即約港幣 3 元)飆升至 70 盧比(即約港幣 8 元)。即使農業走向科技化,加上有大數據等資訊科技協助,也無法解決印度的「洋蔥之亂」。

【其他熱門報道】【香港零售】市況差結業潮?茶餐廳東主:「生意好到廚師發脾氣!」

政府干預難阻洋蔥價格升

印度洋蔥價格飆升已經不是新鮮事,雖然印度作為洋蔥的最大出口國,政府仍未能有效控制其價格,因此洋蔥價格上升已是「家常便飯」,且零售價每兩年就會上升一次,通常政府會在這時出手干預,令洋蔥價格回復正常水平,但今年受到天氣因素影響,令洋蔥價格波動,而背後就帶出農業科技化的議題。

農業可是「睇天食飯」的行業,能夠準確預測天氣可以讓農夫做好準備,但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即使是現有的預報系統亦跟不上氣候變化的速度,隨時令農作物失收。此外,農業可借助大數據收集關於土壤、天氣等詳細數據資料,可以讓農夫了解自家土地的特性與優勢,並挑選出特定類型的種子和肥料,再生產出最適合的農作物。

數據分析失效 因農夫欠知識處理

不過,但對於農夫來說,在沒有相關的知識背景下,要「消化並善用」數據資訊是十分困難,而且這些高科技的設備成本很高,增加農夫的財政負擔。外國農業科技創投公司 Finistere Ventures 的創辦人 Arama Kukutai 發現,在高樓大廈中種植蔬果,並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控制照明、溫度和灌溉工作,會令成本大增,因此公司已轉回機械方式種植。

從以上的例子反映出,大數據的確可以預測各種情況,但能夠幫助的範圍有限,且採用大數據分析會令成本大增,加上農夫未必會相應的知識解讀數據,因此不少農業科技界也轉向投資機械人農場設備。

【其他熱門報道】【環保商機】三菱推出石灰岩原子筆 為環保減少塑膠

Photo﹕pixabay

洞悉中小企商機.盡覽行內打工仔情報:
→ 網站:sme.hket.com/
→ SME@HKET Facebook專頁【將 SME@HKET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睇商機】

撰文 : 廖淑瑩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