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釀出香港特色 本地白蘭花Gin酒進軍海外

商管策略 16:49 2019/10/02

分享:

分享:

酒業巿場愈來愈大,酷愛飲酒、追求美酒的人愈來愈多。由美國回流的調酒師張寅傑(阿 Kit) 在調酒課中結識了當時任職公立醫院護士近 10 年的張頴雋( Joseph),兩人一見如故,不但開始研究釀酒,更在 2 年前成立公司「白蘭樹下」,用白蘭花釀出特具香港特色的氈酒(Gin),9 個月前第 1 枝跟公司同名的 Gin 酒面世,時至今日這枝氈酒已衝出香港賣至台灣,未來 4 月更將越洋登陸英國。

白蘭花具香港特色

釀造 Gin 酒個特色是會加入本土植物作蒸餾,反映當地特色。阿 Kit 說:「一開始我們試了好多種類的花,例如雞蛋花,但發覺飲下去的感覺會令人想起巴里島,我們希望這技酒能夠一飲便令人想起香港。白蘭花在香港好有代表性,是香港人才知道的花,又是香港人集體回憶,所以便決定是它了。」

白蘭樹下不單酒瓶精美,入口芬芳餘韻綿綿,但其實釀造過程面臨重重難關。

阿Kit (左) 和 Joseph (右) 2 年前成立公司「白蘭樹下」。

【其他熱門報道】厭倦平庸之路 OL終生學習成花藝師

【其他熱門報道】打開晚巿咖啡店市場 良心老闆 1 年轉虧為盈

荷蘭蒸餾不能省錢轉內地

樽身於法國製造,樽蓋則是產自葡萄牙,成本比在內地造高近 4 至 10 倍,但為了品質他們絕不妥協;當中釀酒成本最高的,要數釀造的蒸餾工序,因為這部份需要在荷蘭進行。阿Kit 解釋:「始終如果要在外地進行蒸餾的話,Gin 酒發源地的荷蘭是最好選擇,始終他們的釀酒師相關經驗豐富。如在是中國內地做的話,因為他們沒有釀 Gin 酒的文化,始終難以保證品質。」

酒樽、樽蓋、蒸餾過程都在歐洲不同國家製造和進行。

大費周章把白蘭花的提萃液進去荷蘭,是因為無法在香港設立蒸餾酒廠。Joseph 坦言在外國蒸餾大幅提升了成本,先不說海運有時因有延遲而被逼用空運,單是將樽身和樽蓋進去在外地組裝便必須花多一次運費,且香港對烈酒的進口稅稅率是 100%,每枝荷蘭入口的白蘭樹下都要付重稅。

香港法例僵化助多元創業

在香港釀造香港人的酒固然是最佳選擇,但在香港建造有蒸餾裝置的酒廠實在非常困難,Joseph 指出,即便是一幅牆來說,香港要求是需要有大約 3 小時的抗火能力,但台灣酒廠的對牆的要求是只要「淺白色的牆」,他又說:「想設廠的話,當中要經過好多不同部門,獲得很多不同牌照。流程順利的話可能9個月便可以完成……香港政府好得意,會要你先租了場地才和你傾如何做。酒廠要租用的場地非常大,萬一我租了又跟政府談不攏,豈不是白交重租?」

因為經營風險問題,他們暫時尚未在香港設廠。 Joseph 坦言香港對於初創的支援都偏向於科創行業,製造業的扶持力度的確不足。又說:「如果香港人去內地設廠,又反而會有優惠,這一點我就真的不明白,為甚麼香港人在本地港設廠又反而無?」

「白蘭樹下」適合調配雞尾酒。

衝出香港

白蘭樹下現時已在台灣,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有售;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的巿場則正在洽談,現在已經敲定了會在下年四月將在英國參與推廣活動,將香港白蘭花香帶往全世界。

洞悉中小企商機.盡覽行內打工仔情報:
→ 網站:sme.hket.com/
SME@HKET  Facebook專頁【將 SME@HKET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睇商機】

撰文 : 陳文政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