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創業】東盟巿場需求大 合香港中小企發展
2013 年倡議、2014 年成立的「一帶一路」跨國經濟帶,被視為近年中港企業發展良機,各大中小企能否捉緊機遇?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企業家分享做生意心得及投資眼光,香港中小企可參考其營運和投資的手法。
新興巿場合中小企
招商局集團總經理助理李亞東認為,一帶一路並非只有資本雄厚的大企業才能把握機會,中小企宜活用其靈活、發展快的特性開拓新興巿場,招商局現時在海外有四大園區 ,包括:工業園、自貿區,這些地方一直在招商引資,亦不乏發展良好的香港中小企進駐。
李亞東解釋:「投資永遠伴隨風險,想要賺錢必須看準巿場和投資項目的戰略定位。舉例,斯里蘭卡 2009 年發生內戰,內戰結束後,我們便看準當地海運的商機,決心逆巿投資當地碼頭,2014年碼頭項目完成,2015 年已經回本,現在已經是我們在當地盈利最大的項目。」
製造業機會多
飛達帽業控股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顏寶鈴則稱,一帶一路給中小企,尤其在製造業方面帶來了極大機遇,她說:「 2013 年,中國製造業便開始面臨兩大難題,一個是成本上升,一個是紅利消失。我們能夠做的亦變得很簡單,要嘛轉型,要嘛走出去。一帶一路便是給我們一個走出去的機會。」
飛達帽業決定投資孟加拉,在當地開設廠房,財務在香港進行,廠房零件則在深圳購入,最後運到孟加拉組裝,並在孟加拉複製深圳製造業的模式。廠房由初初的 100 人到今年底將增至 10,000 人。靠的正是廠房帶起了當地的就業與經濟。
顏寶鈴坦言孟加拉處於未發展狀態,經濟落後、基建發展慢,最基本水電也成問題;政府效率低,註冊新公司要歷時8 個月,結果發展初期是靠併購當地公司起步。她又說:「要跨過文化差異是有困難的,例如當地勞動法都是用孟加拉文寫,要想辦法克服。而且他們的法規有時都會令人無所適從,有一次當地海關出了問題,扣起了我 5 個貨櫃足足 6 星期,最後海運要改為空運,公司因此事虧了近二千萬元。」
東盟人口多潛力大
安美德集團首席投資官黃春順指出,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國家人均生產低,但人口非常多,巿場潛力大。只要了解不同國家的不同的需求便會有良好前景,如老撾便特別需要基建。所以與糧食、房地產有關的行業到當地會有良好發展。她又指出老撾不會排華,華人去做生意會被看作自己人,是創業者的好選擇。
撰文 : 陳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