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銀行促進普惠金融 中小企市民齊受惠

數碼轉型 18:12 2019/07/04

分享:

分享:

滙豐銀行、渣打銀行,以及和中銀香港先後宣布取消個人戶口最低結餘服務費,市民大眾拍手叫好,學者更稱是本港普及/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的重要一步。

無論從民生或商業活動來說,基本銀行服務在現今社會隨時比餐廳超市重要,但相信大家都聽過不少中小企開戶難、長者找不到實體銀行存取金錢等抱怨,有些基建條件差的地方更是連銀行也沒有。聯合國在早在 2005 年提出,希望以可負擔成本為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士等「金融弱勢社群」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事實上,全球約 20 億成年人生活在非正規經濟中,只用現金交易甚至直接用物品交換,交易成本高昂,所以個人和企業可享安全、便捷實惠的付款和金融服務非常重要,能促進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

簡易帳戶改善客戶體驗

你或說香港夠先進,並無以上落後地區的問題,那你得看看中小企。金管局資料顯示。香港持牌銀行有 155 家,會為市民及公司開戶的零售銀行約 20 家,每月平均開立約 1 萬個企業帳戶,其中 6 至 7 成為中小企和初創企業,而開戶失敗比率約 5%,比例不算少。

其實中小企和初創在開戶初期,毋須用上傳統銀行所有服務,因此,提供簡化盡職審查、小額信貸等「簡易帳戶」對他們以至銀行本身都有好處,甚至能改善客戶體驗。此外,數碼和流動支付也是實踐普惠金融的工具,因快速可靠的金融交易方式絕對能促進經營環境,特別是便利小商號收款轉款。

FinTech 形勢大好,如虛擬/網絡銀行出現迫傳統銀行改革,其實滙豐和中銀肯取消個人戶口最低結餘服務費也是回應虛擬銀行之舉。再者,「戰場」亦不止在銀行,如長者卡持有人現可前往任何一間郵政局,在毋須購物情況下,以易辦事(EPS)銀行卡提款,方便長者。

數碼化並非在只在企業間發生,全面數碼轉型最終能推動社會進步。

Photo:Brian Sterling

撰文 : 鍾案平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